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开 > 政策法规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十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浏览次数:2732 作者: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3 16:38:38
[字体: ]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关于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十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30日

 

 

关于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十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下简称“双招双引”)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兴市”战略,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双招双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突出产业链招商,聚力招大引强,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确保每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和项目个数保持全省领先,其中到位长三角地区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

(二)每年新建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2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3年内招引百亿元以上项目1-2个。  

(三)力争每年引进科技创新人才30人、创新团队10个以上;每年新建2-3家博士后工作站,到2023年,全市博士研究生增加1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增加1000人左右;引育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三、重点工作

(一)拓展渠道,开展外资引进行动

1.锁定重点目标企业

(1)围绕十大特色产业,梳理产业链图谱和关键环节清单,编制《外商投资指引》,完善全市外资项目库和信息系统,聚焦境外世界500 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促进产业补链强链。

(2)鼓励跨国公司在宣投资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区域性运营机构。

(3)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联谊会,以政策宣讲、工作协调、现场交办等方式,切实解决外资项目招引的困难和问题。

2.突出重点国别地区

(1)用好中央和省利用外资专项资金,适时组织开展境外招商宣传推介活动。

(2)发挥我市港商和台商资源,以港资、台资为重点,成立招商小分队开展专题招商。

(3)积极拓展日韩、欧美、东盟等国家投资来源。

3.构建境外招商网络

(1)依托现有企业驻外办事处、境外商协会、华人华侨组织、驻华使领馆等资源,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招商中介专业机构合作,支持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

(2)对接全球优质项目和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力争设立若干海外招商联络站,构建全球化的境外招商网络。

(3)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推动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

(二)顶格推进,开展招大引强行动

1.谋划重点招商项目

(1)加强产业研究,立足自身优势,围绕“三类500强”企业战略转移方向,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招商项目。

(2)建立完善招商项目清单,筛选一批与国企重点合作发展项目,促进全市产业集聚和新兴产业培育。

(3)明确“三类500强”企业、“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对接意向,制定具体对接方案,组织专业招商队伍,重点跟踪洽谈。

2.聚力推进项目建设

(1)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金,引导企业参与“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

(2)支持民营企业与国企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方式,靠大联强、借势借力,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3)引导企业积极发展上下游产品,引进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建立垂直供需链、横向协作链,拉长技术链,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招商引资向“构建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链集群发展”转变。

3.搭建联合招商平台

(1)深化省市县“双招双引”三级联动机制,整合要素资源,组建统一招商平台,联合对外招商。

(2)强化苏皖合作示范区规划实施,加快推动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

(3)招引区外产业资本,在“一地六县”合作区设立具有产业整合功能的公司机构,集聚资本类项目。

(三)以商引商,开展招新引优行动

1.加强高新企业引进

(1)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引进一批适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前景好、成长性强的优质中小微企业。

(2)制定科学的评审标准和奖补政策,鼓励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

(3)积极举办和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活动,重点对接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积极对接大院大所

(1)收集具有科研优势的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信息资源,建立高校院所强链补链分布图、产业人才数据库、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实现精准对接。

(2)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推动高层次人才来宣创新创业,探索建立产学研投入、人才培养、利益分配和柔性人才引进等机制。常态化举办校地合作对接会,持续推动“宣城-高校人才创新资源网上对接平台”建设,促进校地人才、创新资源供需有效对接。

(3)鼓励各地结合本地产业特色,联系市外高校院所参与共建新型孵化器,建设优质高效众创空间。引导本地企业加大与市外高校院所合作力度,共同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项目,打造研发平台。

3.深入推进以商招商

(1)深入实施徽商回归工程,摸排一批徽商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对接服务,推动来宣投资。

(2)加强与宣城异地商会互动交流,主动联络宣城籍在外成功人士,促进“乡情”招商。

(3)建立招商顾问(大使)制度,聘请外埠商协会会长、知名企业家等为招商顾问(大使),定期举办顾问(大使)座谈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充分挖掘投资信息。

(四)培优育强,开展平台升级行动

1.压实载体平台责任

(1)按照特色突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以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为重点,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及项目准入条件,提升新增建设用地的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产出效益,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2)创新招引方式,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集聚资金链,实施一对一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不断强化对招商引资项目跟踪管理和落地服务,加速主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项目质量和效益提升。

(3)以信息化网络为依托,建立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与园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推动园区快速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和信息支撑,全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2.推进“一地六县”建设

(1)坚持把建好“一地六县”合作区大平台作为“一号工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推动综合协调中心服务区和郎溪、广德片区规划编制,协同构建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

(2)推动县市区与沪苏浙相关县市、城区结对共建,实现合作协议主城区全覆盖,努力达成一批合作事项。

(3)聚焦军民融合等产业发展,加大具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3.打造国际合作园区

(1)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培育,打造省级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加快安徽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

(2)推进现有境外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培育新的境外合作园区。

(3)加快中国(安徽)自贸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建设,复制和推广自贸区先进经验,承接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和芜湖自贸片区溢出效应,重点对接长三角及沿海地区外资产业转移项目。

(五)综合施策,开展招才引智行动

1.推进引资引才融合

(1)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互动机制,推行“人、财、项目”打包引进的模式,在项目引进的同时,同步引进人才、技术、品牌。

(2)重点瞄准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高科技成长企业和部分大院大所,招引一流人才、核心技术、高端产业来宣落户。   

(3)引导皖籍、宣城籍在外高层次领军人物返乡创新创业,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引进境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进行嫁接重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完善人才创业平台

(1)加快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宛陵科创城建设,发挥地缘和平台优势,强化引才聚才功能,建设人力智力密集区和创新创业示范区。探索推进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建设。

(2)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探索推动南京都市圈、G60科创走廊城市与我市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

(3)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3.提升政策综合效能

(1)加快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落地,建立科学完整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评准评实各类人才。

(2)深入实施“宛陵聚才行动”计划,简化人才政策兑现程序,抓好人才政策落地落实。

(3)完善以政府为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经费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四、工作措施

(一)项目推进顶格化。一是建立健全“双招双引”领导机制。成立市“双招双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强化常抓不懈,保障力量配备。二是严格落实“无会周”工作机制。量化领导干部外出招商任务,落实每月“无会周”领导外出招商通报制度,发挥“头雁效应”。三是实行重大项目顶格推进机制。重大项目由市领导包干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推进签约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市委、市政府其他负责同志分别牵头推进签约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明确部门和属地责任,建立挂图作战机制,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状,推进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确保重大项目提速落地见效。各县市区、市级开发区(园区)对应建立机制。

(二)招引渠道专业化。一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建立新提拔具有经济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岗位挂职制度,不断壮大招商人才队伍。开展“双招双引”干部专题培训,加强专业化、专职化“双专”队伍建设。探索“选派+招聘”的驻外招商方式,提升驻外招商工作质效。二是推进产业链招商。贯彻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促进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链发展一体化推进。按照“1+5”工作模式,突出“管行业就要抓招商”的工作要求,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三是拓展社会化招商。制定社会化专业招商促进办法,鼓励社会力量设立专业化招商公司,支持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来宣开展平台招商。支持各类协会商会、本地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深化“校友”招商,开展“校地”合作,探索发展“校友”经济。

(三)招引服务信息化。一是完善全市招商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打造集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的“互联网+招商引资”线上招商服务和管理模式,推进全市招商资源信息共享。开设宣城“双招双引”两微一端,完善网络宣传推广体系。强化“宣招天下”智慧招商系统调度功能,实时监测全市招商项目进展情况,对招引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服务。二是高效运用省“双招双引”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双招双引”省市县三级联动流程和规则,建立服务专员、投资专员队伍,充分利用省“双招双引”服务平台,推介投资环境、跟踪投资意向、发布招商信息、反馈客商咨询,为投资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务,放大招引工作成效。三是全面梳理“双招双引”分类分级政策。突出产业链招商“组合政策”支持,细化和明确重大招引项目“一事一议”议事规则,动态更新发布“双招双引”政策清单。

(四)区域合作常态化。一是瞄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趋势。抢抓“一地六县”“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协同发展机遇,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扎实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二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内重点产业和企业对接。定期举办招商推介会,提升宣城知名度、美誉度,积极与行业协会合作交流,主动参加行业峰会、论坛、会展,寻求合作机遇。三是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异地流转和企业迁移利益共享机制。强化产业准入、财税支持、要素保障、企业开办等政策协同,鼓励发展总部经济、飞地经济等模式。

(五)工作落实责任化。一是集中精力抓平台载体“板块”招商。将“双招双引”工作纳入市政府每月经济工作调度会,建立“单月点评、双月调度、季度观摩”制度,开展“三看三比”活动,即“看大项目比牵动力,看新项目比增长力,看高科技项目比创新力”。加强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和项目推进情况动态监测,突出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招引考核。二是落实招才引智工作责任。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招引优惠政策,协调推进全市人才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招才引智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双招双引”联动。三是优化完善项目招引工作流程和机制。推动招商要素透明化,强化整体联动,突出全市招商“一盘棋”思想,提升项目招引过程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营商环境便利化。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鼓励各县市区、市级开发区(园区)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奖励扶持政策,对重大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建立健全一体化对接服务机制。实现项目从洽谈、签约、开工、投产到后期跟踪服务的无缝对接,明确各个环节责任分工、责任人和落实时间节点,切实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定期清理兑现招引项目合同。强化合同双向约束,督促双方及时履约,持续跟踪投资进度等重点事项,对“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等违约行为,要依据合同和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置。四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打造“徽常满意”品牌,确保招引项目服务到位、政策兑现到位。对在招引项目和落地过程中,推诿扯皮、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并予以曝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